默认

经济结构对基层中医馆影响以及中医馆对中医人才的能力有怎样要求?

2023-05-19 11:06

中医馆发展.png


        在国家高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二线城市拥有充沛的医院资源、群众养生意识的觉醒以及旺盛的消费能力,促使中医馆选择了专注于中医的某一个细分领域深入挖掘,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的道路服务群众,而在医院资源相对不足,群众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则要求中医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好的解决临床常见病上。


        中医馆所需的资源:


        维持一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政策、公众认知,其中又以人才为重。2018年国家启动改革以来,中医馆的经营从原来的1000m² 以上的场地加名老中医坐堂,逐渐开始向现在的平均 180m²场地加几位青年中医师转变,准入方式也从原来的注册制改为了现在的备案制,因此,大量资本市场的资金也向基层医疗领域涌入;关于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医保,医保政策也从原来的公立垄断,逐步开始向基层倾斜。


        中医馆特色建设情况:


        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是以汤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膏方等 传统中医防治疾病的方法为主要体现形式的服务,中医馆建设就 是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中医特色。


        江西上饶某中医馆总结了当地一中医世家百年的经验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在当地民众深受信任,江苏南京某中医馆凭借其独到的针灸、推拿等特色外治法技术在当地也是创下了日均门诊量高达50人次的成绩,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中门诊部(所)的平均日就诊人次(包括求药不求医)为8.956人次。在衡量特色建设问题时不仅要看中医馆的日均就诊人数,还要结合就诊者的满意度,复诊率。


        中医药服务能力:


        影响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因素也很多,人才水平,建筑面 积,基础设施,中医特色服务能力是主要因素。如今进入基层的人才学历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本科生毕业无法直接参与临床工作、人才无法形成合理梯队的问题。 建筑面积大小决定了能够容纳患者数量的多少和基础设施,中医特色服务能力是中医馆区别于普通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标志,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民间资本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医馆的中医特色服务种类得到了一定的丰富。


        当前中医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能够让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传统汤药和新兴起的中医特色治疗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这不仅仅需要中医科学研究人员的理论探索,更需要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提高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学历,激发基层中医人的创新精神。


        经济结构对中医馆影响:


        经济结构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馆的主观能动性,对民营中医馆的影响尤其大,当前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分为三部分:诊疗服务费、药品费、财政补助费,开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基础支出、耗材支出、人员经费、其他开支,具体比例因机构不同而异在一线城市的中医馆平均每月开支为15万元,三四线城市在5万元。总体而言,可以表现为收入结构单一的中医馆发展速度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会更大但服务能力会更强,收入结构较为多元的会发展速度较快且抗风险能力较强但面对消费能力相对不足的环境会面临的困难更大。


        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发现,公立基层中医馆对财政补贴的依赖较大,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民营中医馆可分两类,三四线城市的中医馆的开支中人员经费占了首位,其次是耗材支出,基础支出,研发开支;收入来源占比中,药品耗材占了绝对首位,其余部分收入来源总和不及这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中医馆的开支中基础支出(主要是场地租金)是第一位,其次是人员经费、耗材支出、其他支出,收入中当前各项占比较为均衡,诊疗服务收入、产品收入占据了主体地位且比重相持平,其他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三四线城市民营中医馆的收入结构里药品收入占比远高于其他部分,药品收入的直接影响的因素就是就诊量。


        一、中医馆发展前景以及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总体仍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基层中医馆的发展呈现出小型化、连锁化、特色化,平台化的特点,同时有许多医疗领域的垂直行业,诸如体检、保健品销售、养老、健康教育等行业的部分企业也开始将中医馆作为客户接入点之一,已经开始探索与基层中医馆的合作模式。将来,基层中医馆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以民办连锁机构为代表的平台化连锁中医馆,以民办机构为代表的特色服务型连锁中医馆,以公立机构为代表的医院式大型中医馆。


        1、医院式大型中医馆


        选择这一发展模式的一般是公立机构,这类机构的发展思路是以不断的提高身的服务能力为主,并以自己为中心扩大服务范围,作为国家基建的一部分,满足的是更多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是建设目标。


        此类机构的医务人员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职称晋升路径与综合性医院属统一体系,符合医疗圈普遍越老越吃香的规律;福利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和工资薪酬,薪酬由底薪和绩效构成。


        我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道德,并将医生和老师并称为两大有德的职业,这对于每一个真心从事医疗工作的人都是崇高的荣誉,这份荣誉是把双刃剑,基层医生是奋战在守护人民健康一线的战士,荣誉是必然的,但若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必然会遭受更多的非议。


        2、平台化连锁中医馆


        此类通过医馆经营获取大量细分领域中的高粘性的精准客户,成为医疗行业内属于其他分支的单位销售服务的平台和跨界的入口,打造出一个知名中医品牌,具有管理体系先进、收入结构多元、分支节点广泛的特点,知名品牌同仁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能够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成为了除医疗服务能力之外的最重要能力,此类机构最重要的特点是医馆面积小,馆内工作人员数量相对大型医馆少但专业分明,馆长与医生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各司其职,总部居中调度、下达任务和提供资源支持。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于公立的大型医馆,平台化医馆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则不仅限于医疗服务能力,对经营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够应付患者的各种刁难问题和具备一定的组织演讲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两个方面。


        3、特色服务型连锁医馆


        选择主打特色服务的模式适合在中医领域有一定专长的医生或地方名医自主创业,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思想总结融合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成立医馆后凭借镇馆名医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建立的公众信任快速转化客户,能够快速拓展服务范围。此类中医馆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无论是选择连锁分馆,还是整合集中,名医服务范围有限的瓶颈也会随之而来,在当前资本介入争夺客户的背景下,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打造标准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


        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这一类型的中医馆更倾向于招聘中医类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和专业管理经营人才。不同于其他机构要求越快能上岗越好,他们要求确保每一个中医师的诊疗服务都具备本馆特色,要求新引进的人才在具备基本的中医思维,能够熟练运用诊疗技法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中医师在这类中医馆工作的前景同样比较客观,不同于另外两种模式,主打特色服务的中医馆因人才培养必须由自身完成,“师带徒”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运而生,在满足年轻中医师对薪资待遇要求的同时,营造了一种有强烈归属感的组织文化,多数中医师会因为“师徒”关系的存在而拥有更强的归属感,产生强大的职业吸引力。


        冬青云诊所管理系统 永久免费使用诊所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