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

中医在民间孕育出医家各种智慧的医疗技术,在幼儿治疗上应用价值

2022-11-12 18:26

幼儿推拿.png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种类丰富,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类,药物疗法是以中药为治疗手段,包括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 茶、糕、锭、糊等;非药物疗法是不用药物治疗的技术,如砭石、灸焫、微针(九针)、按跷(导引)、祝由等。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儿由于体质和生理功能较弱,抗病能力较差,易被外邪所伤,且病情多重,传变迅速, 较为难治。西医对于小儿疾病多采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 但易产生副作用;民间中医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历史悠久, 方法丰富,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诊疗技术,如小儿推拿、敷贴、 针灸、拔罐、熏洗、灌肠等,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以降低抗生素、激素的使用率,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保护了患儿的健康。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整理研究 以及现代科学认可的客观证据,民众对其认可度较低,加之对其缺乏重视和保护等多种原因,许多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濒临失传,这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挖掘、整理、筛 选和保护民间儿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对优秀的特色技术进行规范和推广,对于提高中医儿科临床诊疗能力,保护儿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从诊法和治法两个方面介绍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儿科中的应用:


        一、中医儿科特色诊法


        小儿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觉,给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但是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可以有效诊断疾病,其中望诊是重要组成部分。《难经》 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强调望诊的重要性。在治疗儿科疾病时,由于小儿的特殊性,望诊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小儿药证直诀》提到:“医之艺诚难矣,而治小儿尤难。”儿科素有 “哑科”之称,形象道出了儿科临证病史采集之困难。因此, 历代医家对小儿的望诊都极为重视,在民间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民间大夫罗笑容运用“三方综合望诊法”,通过对面、舌、虎口指纹进行综合望诊;对于“目上证”,强调望山根与双下眼胞的重要性,罗笑容认为可以通过望山根与下眼胞了解脾胃之气的盛衰,以固护脾胃为治疗之本;对于“目内证”,提出了“蓝色”主证,即目内见蓝色者为肺脾之气虚而风邪盛所致,可治以健脾祛风;在望舌上,罗笑容认为舌最能反映心与脾胃的情况,舌象红紫为心热,淡为脾虚,苔厚为湿滞, 罗笑容常根据舌象灵活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罗笑容认为望虎口指纹同样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此法首先是看指纹的方法,当看大拇指侧面而不是指腹,看的顺序为命、气、风,不可逆推,并提出指纹“青色”的含义,罗笑容认为“青色”不仅为惊风与痛证,更为“风”与“湿”重的表现。“三方综合望诊法”在诊断儿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夫李向峰善用咽部望诊,其认为小儿疾患多居于肺、脾(胃),咽属胃系,喉为肺系,因此可通过望咽喉的色泽、形态变化及有无脓点、假膜等,指导小儿咳嗽的辨证治疗。大夫吉训超通过望山根的 颜色、形态、部位、长度来诊断小儿咳嗽病的情况,收效颇佳。


        二、中医儿科特色治法


        1、推拿


        中医应用推拿治疗儿科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清代夏鼎载所著《推拿代药斌》记载:“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 既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首次提出“推拿代药”的观点,认为推拿手法可以产生与内服药物同样药性的功效。另外, 夏鼎载认为儿科疾病很多是由“痰”所致,而痰又顽固难化, 故提出推拿化痰之法。从小儿推拿病谱中可以看出,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发育障碍疾病如脑瘫、遗尿、中枢性协调障碍、感觉综合失调症、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疾病等方面,以及治疗假性近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婴儿鼻泪管阻塞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治疗优势。廖品东采用推拿治疗重症肺炎取得较好疗效,其经验治疗方法是: 点揉肺俞、降肺肃肺,抱肚法,开璇玑、点按缺盆,清肺平肝、 捋中指化痰法、清天河水。其手法灵便轻柔、操作简单, 能有效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和对药物的抵触感,也规避了抗生素引发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目前小儿推拿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应用较广,老百姓认可度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2、灯火灸法


        灯火灸法又名灯草灸、油捻灸、爆火疗法,取材于灯芯草,蘸上香油,点着火后触碰患者皮肤便可施治。灯火灸操作简单,见效快捷,不似汤药难以入口,也无针刺疼痛难忍,非常适合于小儿,可以治疗小儿腮腺炎、多发性疖肿、腹泻、 腹胀、癫痫、疳积、哮喘、夜啼、厌食、惊风等,其治疗机制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扶正祛邪。祁鹏治疗58例哮喘患 儿,治疗组使用灯火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6.5%,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大夫刁本恕发明药棒灸,是对灯火灸的改进,加入了沉香、川芎、细辛、人工麝香等药物,改善了灯火灸油火下滴烫伤患者的弊端,具有疏通经脉、祛风散寒 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症、腹痛、腹泻等疾病疗效确切, 简便验效。杨顺发发明灯火隔叶灸法,将高温灯芯棉棒隔1~3层柚叶,不直接接触皮肤,有效避免了明火烧伤的风险,且疗效明显,采用该法治疗两耳流脓1年余的男童, 治疗4次即愈,且无复发。


        3、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针对个人体质采用的长期调理的处方,多为营养滋补、纠偏祛病、预防综合作用的中成药。药效平和、效力持久、口感较好,适合于小儿服用,并且不分急性病、慢性病,可随意灵活掌握,对证施治。陈辉清运用膏方(黄芪、山药、鸡内金、黄精各90g, 白术、防风各60g,枸杞子45g,当归120g,党参、炒二芽各150g,加水及饴糖文火煎收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发病次数、缩短病程,独具治疗优势。余瑜等使用扶正健儿膏方(太子参300g,焦三仙300g,炙黄芪200g,茯苓200g,山药200g,灵芝100g,紫河车粉100g,防风 120g,白术 150g,熟地黄200g,北沙参150g,补骨脂150g,五味子60g,麦冬100g,黄精150g,旋覆花100g,钩藤100g,瓜蒌100g,地龙80g,丹参80g,僵蚕80g,化橘红120g,陈皮100g,枳壳100g,鸡内金120g,霜桑叶120g,山茱萸100g,紫苏120g,炙甘草80g)治疗160例非急性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组的有效率(78.08%)。詹加等使用健脾补肾膏方(黄芪、益智仁、桑螵蛸、焦白术、乌药、肉桂、党参、制附子、茯苓、山药、覆盆子、金樱子、山茱萸)治疗84例尿频患儿,有效率为95.23%,高于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组的有效率(70.00%),并且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4、脐疗


        脐疗指的是通过将药物做成合适的剂型,如丸、散、膏、 糊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 刺、热熨、拔罐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称“脐” 为“神阙”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调节五脏 六腑,通过脐部给药可以使药物快速到达病灶,发挥祛邪扶正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小儿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疾病。 大夫李智群应用补肾止遗颗粒配合脐疗(使用五倍子、桂枝、 麻黄、干姜)治疗90例遗尿患儿,总有效率为95.56%,而仅 服用颗粒的患儿有效率为77.78%。大夫马桂琴使用脐部给药炒苍术、吴茱萸、公丁香、木香、白胡椒治疗60例病毒性肠 炎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蒙脱石散组 (73.33%)。大夫程春华等以镇惊散脐疗治疗88例夜啼患儿,总有效率为 97.7%,高于口服琥珀抱龙胶囊组 (74.4%)。大夫史来恩采用肉桂、附片、金樱子、五味子贴敷脐部, 配合补肾阳汤剂治疗小儿遗尿,疗效稳定。


        根植于民间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有很多已成为老百姓的首选,有效满足了基层民众对于医药资源的需求,降低了经济负担,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压力,提高了服务能力。通过整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儿科应用现状的研究文献,发现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很多适宜小儿的技术也没有在儿科开展,在儿科运用最广泛的只有小儿推拿与穴位敷贴,还有更多好的技术亟待推广。对于这些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应该进行整理、筛选和验证,对疗效和安全性好的进行规范化处理,将其录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活态数据库,并进行信息共享, 为医疗工作者和民众提供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检索、查询,使民众对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加大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的申报力度, 形成完整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产业链,提高其活力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力保护和推广。


         二冬青免费诊所软件